4006-01-9999
登錄

三支一扶招聘考試

各地
招考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 > 三支一扶考試網 > 備考資料 > 公共基礎 > 三支一扶公基備考:歷史之東晉政治

三支一扶公基備考:歷史之東晉政治

2016-09-28 13:41:14 三支一扶招聘網 http://vndl99.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三支一扶招聘考試網華圖教育發(fā)布:三支一扶公基備考:歷史之東晉政治,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華圖三支一扶考試微信公眾號(htszyf),歡迎加入全國三支一扶備考交流群:764172889。

【導語】三支一扶考試中,公共基礎知識是必考內容,但公共基礎知識點浩如煙海,華圖教育三支一扶考試網為考生們匯總了公共基礎知識之人文類常識的相關復習資料,以供大家參考學習,今日淺談歷史之東晉政治。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xù),但本身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個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瑯琊王氏的王導,其后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王敦等等。而世家大族中,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于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并以司馬家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

但世家大族本身并不真正忠于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wěn)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后期又有孫恩、盧循之亂等。

東晉王朝的統(tǒng)治階層大部分是由過江避難的中原名門望族與江南的土居氏族組成的,存在著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他們之間一直相互排擠;在東晉統(tǒng)治的一百多年中,中原氏族占據統(tǒng)治的主導地位,而南方土居氏族則一直被排斥。元帝年間,北方大臣王導希望改變這種狀況,他在南北氏族之間奔走,極力勸說各族修好,但收效甚微。后來江南氏族也曾多次因不滿東晉的統(tǒng)治而起來反抗,大大的動搖了東晉的統(tǒng)治。

自晉元帝元年(317年)至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是東晉發(fā)展比較平穩(wěn)的時期,雖然在此之間也有過一些叛亂,但都被鎮(zhèn)壓下去了。元帝末年,王導之弟王敦起兵反晉,遭到其兄王導與朝臣的抵抗而未能成功;其后桓溫也曾覬覦帝位,又被王謝兩大家族抵制下去。公元385年,東晉重臣謝安病死,晉孝武帝將大權交于其弟司馬道子,司馬道子與其子司馬元顯把持朝政,他們暴虐無能、大肆剝削人民,使圖謀王位的大族有機可乘。公元398年,以桓玄為盟主的王恭、殷仲堪、瘐楷等人的聯軍占據了建康以西的州郡,使朝廷的統(tǒng)治被限制在東方的八郡內,開始了其衰亡的過程。

北方士族南渡,大都率領宗族、賓客、鄉(xiāng)黨同行。這些流民,隨同豪強大族南下,自然就成了他們的依附人口,分散南下的也多被豪強大族所兼并。

這些南下的人們,起初大都不上戶籍。后來,東晉政府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和保護南遷士族的利益,便在流人集中的地方,用他們原籍的名稱,僑置州、郡、縣。僑人單立戶籍,稱為僑戶。僑戶最初享受不為國家納租服役的優(yōu)待,后來即使納租調也比一般編戶輕些。僑州、郡、縣的設置,主要是照顧南遷世家豪族的利益,一則為他們做官增加了位置,二則他們控制大量戶口而又不納租服役,其政治、經濟利益都得到了照顧。

貼心微信客服 Q群福利小灶
微信號:華圖三支一扶htszyf 2022三支一扶備考群:369915574
領取2022備考禮包 加群免費領取備考資料
考試資訊搶先看,專業(yè)客服答疑 點擊加入三支一扶備考群
(編輯:admin)

官方圖書推薦

更多>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