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陜西分院2021-05-27 14:10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背景事件】
近日,有群眾反映強烈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亂象頻發(fā),如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引用不真實用戶評價、謊稱“班主任1對1同步輔導”、教師任教經歷不實等虛假宣傳。有家長認為校外培訓機構有利于為小初高學生解決課后作業(yè)的難題、針對性的改善孩子偏科、緩解家長壓力等,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培訓機構良莠不齊發(fā)展,出現了例如虛構教師任教經歷、引用不真實用戶評價,謊稱“班主任1對1同步輔導”等虛假宣傳,極大的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和在校學習狀態(tài),對此你怎么看?
【分析事件的起因】
表明對小初高類似“作業(yè)幫”、“猿輔導”等校外培訓機構的存在應該全面的去看待,但對于如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引用不真實用戶評價、謊稱“班主任1對1同步輔導”等虛假宣傳應該堅決予以抵制,出重拳進行治理。
教育事關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通過校外輔導,學生們可以解決家庭作業(yè)的難題,還可以在課堂之余彌補比較差的學科,提高學習成績,減輕父母負擔等。校外培訓機構立足課外補習讓孩子學習成績變的更好,本也無可厚非,但校外培訓機一再利用家長這種心理,夸大甚至虛假宣傳,我認為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一是處于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速度快、競爭激烈,我們各種考試是應試教育,考試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孩子的未來;二是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夙愿,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是成功,盲目求高分、攀比等心理;三是培訓機構利欲熏心,缺乏行業(yè)擔當、誠信和社會責任,管理水平低,招聘老師門檻低、培訓效果參差不齊等;四是相關部門審核資質不嚴,監(jiān)管不力,處罰不到位等,諸如此因素都導致了培訓機構的無序發(fā)展及亂象。
二、闡述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引用不真實用戶評價、謊稱“班主任1對1同步輔導”、“微信1對1輔導”、虛構教師任教經歷等不實內容的虛假宣傳相關行為帶來的危害?
(1) 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傳的出現,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一次性包過”、“押題命中百分之百”等,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育的亂象,衍生了教育焦慮。
(2) 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如“班主任1對1同步輔導”、“微信1對1輔導”等,“1對1”等,加速了家長的盲目求貴、攀比、虛榮等心里,而這種過度宣傳不僅收費高,效果不一定盡如人意,還會加大家庭教育開支,增加父母的經濟負擔,讓父母苦不堪言。
(3) 教師本應該為人師表,而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傳,違背誠信、實事求是等傳統(tǒng)道德觀,教師本身能力參差不齊,教學效果無法保障,課程安排隨意混亂,不僅不能和在校教育相匹配,還在一定程度與學校的教育脫節(jié),甚至出現超前教學、加大難度等問題,這種拔苗助長的方式不僅不能促進孩子學習成績提高,更不利于長遠發(fā)展,還影響了學生價值觀、誠信等觀念的形成,從而導致誤人子弟。
三、針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引用不真實用戶評價、謊稱“班主任1對1同步輔導”、“微信1對1輔導”、虛構教師任教經歷等不實內容的虛假宣傳進行有效治理的舉措
(1) 多部門聯(lián)動,重拳出擊治理,加大處罰力度。教育局牽頭聯(lián)合市場監(jiān)管局開展聯(lián)合行動,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相關行為進行徹底的摸排檢查,針對虛假宣傳等問題加大處罰力度,形成警示作用。如:市場監(jiān)管總局價監(jiān)競爭局會同北京市市場監(jiān)管局開展聯(lián)合行動,對作業(yè)幫、猿輔導等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檢查。經查,存在引用不真實用戶評價、“您的4名好友已搶購成功……點我搶報”,虛構教師任教經歷等不實內容。北京市市場監(jiān)管局依法對其分別均處以警告和250萬元頂格罰款的行政處罰。
(2) 教育、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要形成常態(tài)化監(jiān)督模式。要提高校外培訓機構的準入門檻,嚴格資格的審核和發(fā)放,對“1對1”、師資造假等不實虛假宣傳的校外培訓機構堅決予以查處、整頓、關停,定期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日常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等,公開檢查結果如基礎設施配備、收費明細、師資情況等,讓家長、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選擇,切實有效地保障權利,倒逼校外培訓機構的健康良序發(fā)展,做到真正有利于孩子們的成長,用心提供服務。
(3)家長們也應轉變唯分數論的心理,應更加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不唯成績論,要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一味的求快求成績,只會讓孩子壓力倍增,更會產生逆反心里,因而需更加注重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同時,家長還應提高辨識能力,選擇機構前充分了解培訓機的相關情況,可以先試聽相關課程,在選擇一家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培訓機構。當然,如確實在校外培訓上當受騙后侵權,也要及時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 校外培訓機構也應自查自審,主動承擔社會責任,F有的培訓機構一定要定期開展自查自糾,如存在虛假宣傳等問題要及時整改,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取得相應的辦學資質,提升招聘師資準入門檻,嚴格輔導內容,合理校課程進度,科學制定培訓時長,合理制定培訓價格等,摒棄以盈利不擇手段的違法行為,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以更高的標準為用戶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和產品。
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維護自身權益。相關管理部門應公開投訴舉報電話、網上意見箱等,讓消費者能夠對虛假宣傳、非法機構等行為進行監(jiān)督,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同時媒體也應主動發(fā)揮作用,多曝光不法行為,監(jiān)督校外培訓機構依法合規(guī)運營,維護市場秩序。
總之,古人云: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不再出現校外培訓的行業(yè)的亂象,還孩子們一個風清氣正的教育學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