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您當前位置:首頁 > 申論頻道 >申論熱點 > 教育

人大代表建議應注重性別差異教育

來源: 澎湃新聞2021-03-04 10:42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建議,在“五育并舉”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性別差異,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真正讓“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熊思東稱,當前,不少男生表現出做事畏縮、依賴性強,個性喜靜怕動、膽小無主張,缺乏冒險、勇敢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信心不足等與傳統“男子氣概”相悖的氣質特征,令人擔憂。為此,熊思東建議,應加強有區(qū)別的性別教育,注重針對性的課程設置,并加強意志錘煉等。

2019 年 6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強調堅持“五育并舉”,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

他提出多項建議:一是加強有區(qū)別的性別教育。開展有區(qū)別的青春健康教育進校園活動,幫助學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等知識,引導學生了解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在性別教育中加強美育工作,引導學生建立自然、健康、陽光的性別審美觀念,摒棄浮夸、奢靡、扭曲的性別審美取向,培養(yǎng)高雅而有個性的審美品位。

二是注重針對性的課程設置。根據學生性別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并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和策略。例如,在體育教育中,針對不同性別開設差異化課程,引導男生更多地參加足球、籃球、橄欖球、擊劍等對抗性較強的運動,引導女生更多地參加藝術體操、跳繩、瑜伽等有助于增強柔韌性的運動。

三是加強意志錘煉。根據學生性別特點開展有針對的訓練,幫助學生塑造勇敢、堅毅、擔當等美好品質。例如針對男生設置軍事技能課程、野外生存課程等,針對女生設置安全防護課程、團隊拓展訓練課程等。

央視評“陽剛之氣”不只是“行為男性化”

如何理解“陽剛之氣”?男性在風度、氣概、體魄等方面表現出剛強之氣,是一種美,但陽剛之氣并不等于簡單的“行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養(yǎng)“男人”“女人”,更應注重培養(yǎng)人的擔當和責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讓身體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長,才是最該被關注的。

已閱讀28% 查看剩余內容
關鍵詞: 人大代表性別差異教育教育 編輯:zhaocan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