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謂社會誠信問題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的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各個層面,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存在著一種社會誠信危機。這一問題在國家和地方公務員申論考試中,曾經或將會從不同的角度予以考查。新天地公務員考試研究院將對社會誠信問題的表現(xiàn)、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進行全方面的分析:
一、社會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政治、經濟和文化
誠信的缺失最直接地表現(xiàn)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個方面。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穩(wěn)固的信用基礎是市場經濟的動力和源泉。我國要發(fā)展和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在廣泛倡導誠信觀念的基礎上培植和維護信譽,建立堅實的社會信用體系,這樣才能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提高經濟效益,并以良好的形象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但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尚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約束、懲治失信行為的法規(guī)制度不夠完善,加之配套的治理措施跟不上,因而失信用、無信譽、輕信義的不良風氣時有發(fā)生。
政治領域的政府誠信表現(xiàn)在政策是否穩(wěn)定,政府權利運作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政府能否承擔責任。一個講信用的政府,必須是執(zhí)政為民的政府、敢于為民負責的政府、依法行政的政府。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們要正視社會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各種社會問題,通過建設誠信政府、法治政府,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保持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自覺維護和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社會誠信缺失的原因
1 、社會信息的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就是雙方所擁有的信息數(shù)量與質量不同。由于社會信息的不對稱,信息多的一方就可能利用其掌握的信息做出不利于信息少的一方的行為,尤其是在隱蔽成本小于其所帶來的收益時,這種行為就會大量發(fā)生。
2 、失信成本低。目前,我國社會信用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守信用的機會成本過低。經濟交往中,違約如違反經濟合同借款不還、銷售偽劣產品等一般能取得短期的直接利益。而對于這種違約行為,在中國目前法律不夠健全、執(zhí)法效益不高、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等不良司法環(huán)境下,受害者往往難以追究其責任,使破壞信用的一方在經濟上、法律上沒有受到應有的追償和處罰,造成失信成本過低的局面。失信成本低使違反社會信用的行為屢禁不止。像現(xiàn)在公務員領域存在很多盜版現(xiàn)象,有的機構照抄新天地公務員考試研究院老師的文章時一個子都不改,性質非常惡劣,但這些單位和個人大都是小機構和個人,很難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正當權益。
3 、利益的驅使。層出不窮的制假,目的只有一個——利益。為了獲得一時的超額利潤,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為了通過某次關系前途的考試,請槍手冒名頂替進場。為了提干、為了評職稱加工資使用假文憑。據一次全國性調查發(fā)現(xiàn),國內填寫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數(shù)比國家實際培養(yǎng)的人數(shù)多出50 萬。
4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不成熟不完善,是造成當前社會誠信缺失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政治原因。如在現(xiàn)代政治誠信觀方面,無論政府官員還是社會公眾都存在著許多模糊的認識,在誠信制度方面,還存在著許多空白、漏洞或者不足之處,社會主義民主的公正、公平、公開之精神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xiàn)和體現(xiàn);在政治誠信實踐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失信于民又糾誤不力的地方,比如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泛濫,虛假風、浮夸風屢禁不止等,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約束和道德約束,腐敗現(xiàn)象的滋生,直接影響了政府的公共形象和公信力。國家政治生活中的變化勢必會直接導致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