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14:07:06 公務員考試網
文章來源:廣東分院
2021年4月22日,國家主席習 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習 近平指出,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戰(zhàn)略決策——30/60碳達峰碳中和,即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4月30日,習 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積極發(fā)展新能源。”
社會反應與現狀分析
去年9月,習 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作出努力爭取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自去年我國向世界作出30/60碳達峰碳中和莊嚴承諾以來,從中央至地方、政府到社會各界都對碳中和概念展現出積極的響應和巨大的熱情,資本市場更是將碳中和概念板塊炒得火熱。
盡管國家正在穩(wěn)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但我們仍然需要對現狀有清楚的認知。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國與碳排放國,不僅單位GDP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碳排放強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種種數據都表明中國要進行能源與經濟的綠色低碳轉型,絕對不是輕輕松松就可以實現的。
要實現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個目標,我們究竟要面對哪些難題?
劉滿平先生在《我國“碳中和”有多難》一文指出,我國目前實現碳中和的難點有5個。一是我國目前處于工業(yè)化發(fā)展階段,無論是能源消耗量,還是碳排放量都在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二是發(fā)達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過渡期普遍有50年,但我國的過渡期只有僅僅30年,這意味著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要付出極大的艱辛才能完成這個目標;三是我國能源資源的基本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這決定了煤炭這種高碳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使用的占比較重;四是產業(yè)結構方面,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和就業(yè)所依靠工業(yè)、制造業(yè)正是能源消耗量大的產業(yè);五是目前我國人均GDP水平剛超過1萬美元,估計2030年可達到2萬美元,但是對比別的發(fā)達國家來說仍然較低,意味著我國居民對能源價格的波動承受能力會比較差。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施工圖”與未來影響
在2021年3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中,明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tài)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指明了在“十四五”期間將針對碳達峰、碳中和要重點做好包括能源體系、重點行業(yè)、綠色低碳技術、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綠色低碳生活、生態(tài)碳匯能力、國際合作等7方面的工作。
例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能源體系方面的問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為主,所以首先要控制化石能源消費,以可再生能源進行替代。我們需要盡快了解清楚我國風能、太陽能、水電能源的能源狀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tǒng),使能源清潔低碳化。
再如,重點行業(yè)方面,工業(yè)、建筑、交通是我國主要終端能耗部門。所以我們要進一步推進綠色制造,提升節(jié)能標準,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這將會推動更多新的綠色技術、綠色建筑、綠色運輸的產業(yè)鏈的出現。
最后,增加碳匯也是一種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因為碳匯主要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復等措施,利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
考點預測
30/60碳達峰碳中和這個決策將對未來的中國發(fā)展產生極大影響,在編制考試中肯定是不會被錯過的熱點。那么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考查呢?筆者做出以下的預測:
一、行政管理方面。行政決策按照所涉及的范圍,可以分為戰(zhàn)略決策和戰(zhàn)術決策。習 近平提到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個重大的戰(zhàn)略決策,正是因為這個決策將會影響中國全局以及長遠發(fā)展。另外,在政府的基本職能包括四個方面,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職能。其中,社會職能主要包括調節(jié)社會分配和組織社會保障的職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的職能,促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的職能,提高人口質量,實行計劃生育的職能等。因此,對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tài)文明建設整體布局這個決定,屬于政府的社會職能。
二、科技、地理、生活方面;茉粗饕禾、石油和天然氣等,是典型的一次能源、非可再生能源。煤炭外表烏黑,由3億年前埋藏在泥土中的綠色植物,經過一系列的生物化學反應形成,是中國主要使用的化石能源。而石油是在遠古時期,由水生生物與水底淤泥混合,經歷化學作用之后形成的烴類化合物。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由埋藏在地下的有機物通過化學反應而成。這些化石能源對我們的生存和發(fā)展都有極大的作用和影響,也正是因為人類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令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導致全球溫室效應。
要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從三方面出發(fā)。
1.推進綠色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稍偕茉矗缢、風能、太陽能、生物能、地熱能、海潮能等,都是有待進一步開發(fā)的清潔能源;
2.植樹造林,恢復植被。綠色植物作為自然界中的生產者,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有機物,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
3.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例如,進行垃圾分類,節(jié)約水電,綠色出行等。
相關內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